成都市社区生长治理促进条例2020年8月28日成都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集会通过,2020年9月29日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集会批准。成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告 《成都市社区生长治理促进条例》已于2020年8月28日由成都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集会通过,2020年9月29日经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集会批准,现予宣布,自2020年12月1日起施行。 特此通告。 成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0年10月9日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社区生长 第三章 社区治理 第四章 社区服务 第五章 保障与监视 第六章 执法责任 第七章 附则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推动社区生长治理,促进都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践行新生长理念的公园都会示范区,凭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都会住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有关执法法例,联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社区生长治理运动。 前款所称社区生长治理,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向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生长思想,坚持将生长与治理一体推进,以城乡社区为基本单元,统筹自治、法治、德治,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整合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资源气力,组织发动住民和其他各种主体广泛到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配合体,协调推进高质量生长、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实现都会共建共治共享的运动。 第三条 社区生长治理应当根据建设践行新生长理念的公园都会示范区的要求,凸显舒心优美、宜居乐业、绿色生态、蜀精致韵、良序善治的高品质生活特质,以构建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漂亮宜居公园社区为目的。
社区生长治理应当坚持党建引领、以人为本、法治保障、协商共治、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 第四条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将社区生长治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生长计划,研究解决社区生长治理中的重大问题,并建设以住民满足度为主的考核评价机制,制定和完善详细实施措施。 街道服务处、镇人民政府详细负担社区生长治理、组织公共服务、实施综合治理、优化营商情况、维护社区平安等职责,指导、支持和资助居(村)民委员会开展事情。 第五条 市和区(市)县社区生长治理部门卖力制定社区生长治理计划,统筹协调、组织指导和督促考核本行政区域社区生长治理事情。
生长革新、经信、教育、科技、民宗、公安、民政、司法行政、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计划和自然资源、生态情况、住建、都会治理、交通运输、水务、农业农村、公园都会、商务、文广旅、卫生康健、应急治理、退役武士事务、市场羁系、体育、统计、医疗保障等部门根据本条例划定和各自职责分工,卖力做好社区生长治理的相关事情。 第六条 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科协、工商联、残联、红十字会等团体组织应当在各自职责规模内协同做好社区生长治理事情。 第七条 居(村)民委员会应当以服务住民为宗旨,发挥下层群众自治性组织作用,推行法定职责,依照执法法例协助人民政府及其派出机关做好与住民利益相关的社区公共服务、公共治理、公共宁静等事情。
第八条 勉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等各种主体到场社区生长治理。 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事业单元应当支持所在城乡社区的生长治理,支持居(村)民委员会开展事情。 第九条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到场社区生长治理的情况,作为评优、项目资助、政府购置服务等的重要因素。
第十条 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应当增强社区生长治理宣传,营造全社会配合到场和支持社区生长治理的良好气氛。第二章 社区生长 第十一条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引导住民配合到场改善社区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状况,拓展社区特色和功效,增强社区活力和可连续生长能力,推进社区高质量生长、住民生活品质提升与都会生长转型同步。 第十二条 本市应当坚持有机更新理念,传承历史文化基因,融合现代时尚元素,实现社区空间可共享、修建可浏览、街区可闲步,提升社区居住生活的宁静性和舒适度,促进社区形态改善。
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发挥社区计划师、乡村计划师等专业人才作用,在广泛征求住民意见基础上,组织开展老旧院落革新、背街小巷整治、公共空间更新、特色街区打造、川西林盘掩护等社区形态更新事情,引导和支持住民到场社区形态更新的建设和监视。 计划和自然资源、社区生长治理部门应当制定社区形态改善相关计划和导则,并会同住建、都会治理、公园都会等部门增强指导和监视治理。 第十三条 本市应当驻足服务住民,坚持市场化与社会化相联合,促进社区生活性服务业生长。勉励接纳新技术和运用新模式,构建社区生活性服务业新场景,培育新型社区商业,建设生长型、现代型、服务型社区,促进社区业态提升。
商务、民政、教育、卫生康健、文广旅、体育、市场羁系、医疗保障等部门,应当引导各种主体生长社区养老托幼、社区教育、学前教育、医疗康健、文化体育等领域社区生活性服务,打造依托于社区邻里、特色街区、社区绿道、川西林盘等空间的社区生活消费新场景。 第十四条 本市应当突出公园都会特质,增强情况掩护和生态价值转化,营造绿色开敞生活空间,培育低碳生活方式,推动公共空间与自然生态融合,促进社区生态优化。 公园都会、计划和自然资源、住建、生态情况、都会治理等部门应当增强社区生态情况综合治理,建设服务社区的公共绿地、绿道等,营造社区生态场景,集成转化生态体验、文化创意、生活美学、体育运动等社区消费功效。
居(村)民委员会应当引导住民遵守生活垃圾治理有关划定,勉励住民开展社区绿化运动,养成绿色生活方式。 第十五条 本市应当弘扬生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践行社会主义焦点价值观,将创新缔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融入社区生长和住民生活,打造配合精神家园,促进社区文态塑造。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注重掩护修缮与活化使用文物、历史修建、历史文化街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社区地域文化,建设富有文化特质、奇特魅力的特色镇(街区)和社区公共空间,培育可感知、可到场、可消费的社区产物和特色品牌。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增强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鼎力大举开展全民阅读和全民艺术普及运动,提升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第十六条 城镇社区应当保持都会宜居生活特质,连续优化社区服务、改善社区情况、提升空间品质、缔造智慧生活,建设智慧智能的高品质生活空间。
勉励建设弘扬开放、包容、友善精神的国际化社区,提供国际化服务,营造国际化营商情况,搭建本市住民和国际友人的互动平台,促进文化交流融合。 社区生长治理、计划和自然资源、住建、都会治理、民政、商务、公园都会、外事等部门应当依据住民需求,实施社区有机更新,合理结构公共设施,建设国际时尚、文化创意、运动康健、绿色生态、科技智慧等各种主题社区,营造高品质社区生活场景、多样化社区消费场景和引领型社区科创场景。
第十七条 乡村社区生长应当与乡村振兴有机联合,生长壮大团体经济,促进生态价值转化,推动农商文旅体融合生长,推进生态宜居漂亮乡村建设。 农业农村、计划和自然资源、财政等部门应当勉励农村团体经济组织使用团体土地、衡宇、设施等资源和资产,依法通过股份制、互助制、租赁等形式,努力到场工业融合生长。
第十八条 工业社区建设应当坚持人城产融合生长,围绕工业功效区结构,推动现代工业生长与社区生活相融共进,工业形态与社区形态协调生长。 各工业功效区治理机构应当根据工业功效区总体计划,组织体例和实施工业社区计划,会同社区生长治理、计划和自然资源、经信、商务、住建等部门,推动生活空间与工业空间融合结构,构建兼顾工业生长和企业、住民需求的工业链条,建设功效复合、职住平衡、服务完善、宜业宜居的工业社区。第三章 社区治理 第十九条 社区治理应当在下层党组织向导下,构建自治为基础、法治为基础、德治为支撑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注重发挥住民和社会气力作用,推动各种主体到场社区公共事务,实现政府治理与社会调治、住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第二十条 勉励和引导住民依法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凝聚社区共识,配合解决社区公共事务、矛盾纠纷,实现住民自我治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视。
居(村)民委员会应当在党组织向导下,组织住民依法完善住民条约、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并报街道服务处或者镇人民政府存案。 居(村)民委员会应当建设健全议事、评议、公然、监视等机制,规范住民日常行为,维护社区公共秩序,引导优良民俗民俗,保障住民正当权益。
住民依法选举居(村)务监视委员会,监视居(村)民委员会和团体经济组织的事情。 第二十一条 本市应当增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住民执法意识,引导和支持住民理性表达诉求、依法开展运动和维护权益,发挥住民条约、村规民约在社区治理中的努力作用,促进社区法治建设。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有条件的城乡社区设立下层立法联系点,充实听取住民对制定、修改法例规章等立法运动的意见建议。
司法行政部门应当指导居(村)民委员会健全社区人民调整组织网络,协助开展社区矫正事情,完善矛盾纠纷调整化解机制,发挥社区执法照料、人民调整员、社会事情者等专业队伍在社区矛盾纠纷化解、教育帮扶和执法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和有关行政执法部门以及高等院校等,广泛开展执法进社区运动,勉励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员、状师、公证员、法学教师等开展法治宣传。 第二十二条 本市应当以社会主义焦点价值观为引领,创新生长天府文化,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立和新时代文明实践运动,弘扬成都生活美学,引导住民崇德向善、助人为乐、老实守信、孝老爱亲,提倡家庭家规家风建设,营造和谐邻里关系,弘扬开放包容公益友善精神,促进社区德治建设。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建设社区道德评议和诚信激励机制,宣扬道德模范、好人好事,勉励临危不惧,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文明社区气氛。
第二十三条 本市应当依法拓宽社区协商规模和渠道,富厚协商内容和形式,提高社区各种主体协商能力,健全下层多方协商机制,促进社区协商共治。 区(市)县相关部门应当指导完善党向导下的居(村)民(代表)集会和居(村)民议事会制度,引导居(村)民委员会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协商运动,运用协商结果。
住民可以根据有关划定选举居(村)民议事会。居(村)民议事会受居(村)民集会委托,在授权规模内协商议定社区公共事务。 第二十四条 本市应当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盘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社区智慧服务、智慧安防、智慧治理场景,提高社区服务治理智能化水平,促进社区智慧治理。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建设完善集成政务、生活、商业等服务资源的一站式综合治理和服务信息平台,收集、整合社区基础数据,统筹公共治理、公共宁静、公共服务等信息资源。
市住建主管部门卖力制定智慧社区建设尺度,会同市社区生长治理、网络理政、应急、经信、科技、商务、公安、教育、民政、都会治理、交通运输、计划和自然资源、市场羁系、生态情况等部门开展智慧社区建设相关事情。 第二十五条 本市应当围绕住民生产、生活宁静,增强源头治理和系统治理,健全网格化治理机制,解决社区宁静稳定问题,清除风险隐患,建设平安和谐社区,促进社区综合治理。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整合应急治理、网络理政、公共宁静等方面资源,建设信息共享、事情协同的综合治理机制,推动治理服务资源和气力进入社区,促进做好社区宁静稳定问题和风险隐患的分级排查、呼叫响应、协同整治。 发生突发事件时,所在社区居(村)民委员会应当根据当地人民政府的决议、下令,举行宣传发动,组织住民开展防治、救助运动,协助维护社会秩序。
泛起重大感染病疫情时,所在社区居(村)民委员会还应当充实发挥疫情防控的一线作用,启动社区应抢救助志愿服务机制,发动应抢救助志愿者团队等,协助做好社区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和康健提示,落实相关防控措施,实时收集、挂号、核实、报送相关信息,推动形成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防控协力和人民防线。 第二十六条 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增强住宅小区治理,建设住宅小区治理向导协同机制,并将治理情况作为评价有关部门开展社区生长治理事情的重要指标。 在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治理人治理的修建区划,居(村)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治理人应当在社区党组织的指导下建设健全公然透明、开放到场、信用为本的物业治理协调联念头制。 在未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治理人治理的老旧院落,应当在社区党组织的指导下,组织院落业主或者住民建立业主自治或者院落自治组织,建设院落物业服务自我治理长效机制。
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治理人应当执行人民政府依法实施的应急处置措施和其他治理措施,努力配合开展相关事情。第四章 社区服务 第二十七条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联合社区服务人口规模和服务保障规模,围绕住民多元化需求,建设和完善社区政务、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市政公用、生活服务等设施,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提升便民生活服务,生长特色项目服务,提倡社区志愿服务,构建十五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 勉励并支持生长适应儿童、暮年人、妇女、残疾人和优抚工具等需要的托幼、养老、助残、照护、教育培训等各种社区服务。
因发生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监护人无法推行监护职责,被监护人的生活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村)民委员会应当为被监护人摆设须要的暂时生活照料措施。 第二十八条 计划和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卖力社区配套服务设施的计划和建设,做到社区配套服务设施与住宅小区同步计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 勉励社区综合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小区党群服务站、商务楼宇党群服务中心(站),向住民提供一站式服务。
第二十九条 社区服务应当坚持政府主导、勉励社会到场、增强市场运作,接纳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置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互助、住民志愿服务、社会捐赠捐助等多种方式供应。 勉励和支持社会组织、社会企业和其他各种公益组织,在社区综合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小区党群服务站等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中,为住民提供无偿服务或者低偿服务。 第三十条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建设以住民需求为导向的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和动态治理制度,努力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并建设第三方评估和效果运用机制。
民政、教育、卫生康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在制定和实施社区公共服务和公共项现在,应当广泛听取住民的意见和建议。 第三十一条 支持开展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外的社区养老托幼、看护照顾护士、家政、再生资源接纳、休闲、健身、文化、培训等社区生活服务,勉励生长社区电商等社区商业服务。 街道服务处和镇人民政府应当完善社区便民利民服务网络宁静台,统筹提供政务服务、公用事业服务。 第三十二条 勉励引进和生长文化创意、生活体验等定制化、精致化服务项目,推动住民生活消费方式由生存型、传统型、物质型向生长型、现代型、服务型转变。
第三十三条 勉励住民和各种组织到场社区志愿服务,建设社区志愿服务保障和激励机制,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 探索将住民到场志愿服务的情况,作为评优评先、社区事情者聘用、都会落户加分、创业就业扶持、各种优惠服务等的考评因素。 提倡和勉励驻社区单元、社会组织、住民努力到场社会捐赠、项目认领、邻里相助等运动。
第三十四条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增强对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服务、羁系,勉励社会组织在社区开展服务,支持党组织健全、公益性质明确、治理规范的社会组织到场社区公益服务、承接社区公共服务项目。 新增公共服务支出通过政府购置服务的部门,应当增加向社会组织购置的比例。 第三十五条 支持社会企业生长,勉励社会企业到场社区服务供应。
市市场羁系、商务、金融、财政等部门应当建设社会企业扶持生长制度,完善支持措施。 第三十六条 勉励住民凭据兴趣喜好、职业履历等,自我组织和开展学习、健身、厨艺、园艺、公益集市等社区运动。
勉励住民组建公益慈善类、社区服务类、文化体育类、教育培训类和公共宁静类等社区社会组织,推动住民到场社区生长治理。 街道服务处和镇人民政府可以在辖区内建立社区社会组织团结会。第五章 保障与监视 第三十七条 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为居(村)民委员会办公和开展相关运动提供园地、设施设备等保障。
生长革新、财政、计划和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应当对社区生长治理给予扶持,为社区运动用房的建设、购置、租赁、维修等提供保障。 第三十八条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对社区生长治理事情给予经费保障,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统筹摆设。
市财政、社区生长治理等部门应当制定社区生长治理相关资金使用治理措施。 社区生长治理相关资金的使用治理应当接受有关部门和社会的监视。 第三十九条 勉励依法设立社区基金(会),根据划定吸收和治理社会捐赠等,用于支持社区生长治理。
第四十条 市和区(市)县社区生长治理部门应当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等部门,建设社区事情者岗位开发、统一治理、薪酬待遇、培训造就、考核评价、提升辞退等制度,促进社区事情者专业化造就、职业化生长,构建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业高效的社区事情者队伍。 勉励普通高校、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研究机构等开设社会事情专业或者相关课程,以助学、奖学、委托造就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选择社会事情专业。 第四十一条 市和区(市)县社区生长治理部门应当建设社区专家智库制度。
支持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到场社区生长治理研究,提供战略咨询、形势分析、政策建议、绩效评估等智力服务。 第四十二条 市和区(市)县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业、事业单元应当努力缔造条件向住民开放体育、文化、教育等资源和设施。 勉励其他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元、社会组织等向住民开放资源和设施。 第四十三条 涉及下列事项之一的,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街道服务处和镇人民政府、居(村)民委员会应当依法实时向住民公然并接受监视: (一)住民权益事项; (二)社区公共建设事项; (三)社区公共治理事项; (四)社区公共宁静事项; (五)其他应当公然的事项。
第四十四条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建设并宣布社区自治事项清单、社区协助事项清单、社区事情事项负面清单等,并建设动态调整机制。 列入社区协助事项清单的,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提供与事项任务匹配的事情经费、条件和信息支持,并卖力业务指导。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部门不得将职责规模内的事项转交给居(村)民委员会负担或者直接给居(村)民委员会摆设事情任务。
列入社区事情事项负面清单的,居(村)民委员会有权拒绝管理。 第四十五条 对行政机关及其事情人员事情情况举行考核时,应当接纳多种形式听取居(村)民委员会的意见,并将居(村)民委员会的意见作为考核的重要参考。
居(村)民委员会可以组织住民对供水、供电、供气、情况卫生、园林绿化等公共服务单元的服务情况举行评议,并反馈评议意见。相关公共服务单元对评议意见应当实时回应。
第六章 执法责任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三条划定,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街道服务处和镇人民政府涉及应当依法实时向住民公然而不公然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然条例》依法处置惩罚。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四十四条划定,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部门将职责规模内的事项转交给居(村)民委员会负担或者直接给居(村)民委员会摆设事情任务的,由同级人民政府予以纠正、通报品评;情节较重的,由监察机关对直接卖力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予以处置惩罚。
第四十八条 居(村)民委员会未根据本条例划定推行义务的,由居(村)民集会予以纠正;须要时,由街道服务处或者镇人民政府责令纠正。 第四十九条 国家机关及其事情人员在社区生长治理事情中,未依法实施监视治理的,未依法实时受理揭发、投诉和控诉或者未实时处置惩罚的,以及有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之一的,由有权机关责令纠正、通报品评,对直接卖力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予以处置惩罚。 第五十条 违反本条例划定的其他行为,执法法例已有划定的,从其划定。
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一条 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寄义: (一)十五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是指都会住民十五分钟步行或者农村住民十五分钟骑行可达规模内,配备生活所需基本服务功效与公共运动空间的社区生活单元。 (二)社会企业,是指经企业挂号机关挂号注册,以协助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治理、维护社区利益或者服务弱势和特殊群体为宗旨和首要目的,以创新商业模式、市场化运作为主要手段,所得盈利根据其社会目的再投入自身业务、所在社区或者公益事业,且社会目的连续稳定的特定企业类型。 (三)社区社会组织,是指由住民提倡建立,在社区开展为民服务、公益慈善、邻里相助、文体娱乐和农村生产技术服务等运动的社会组织。
第五十二条 本条例自2020年12月1日起施行。泉源:成都日报。
本文来源:开云手机版下载-www.arabigate.com